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 刘晶
在二手平台买卖闲置物品,如今已成为不少人的购物选择。然而,部分消费者因未仔细核实商品质量、折旧程度及价格等关键信息,不慎“踩坑”,陷入各种纠纷。近日,永兴法院金龟法庭通过线上调解,成功化解一起在“闲鱼”平台购买二手羽毛球拍引发纠纷的案件,再次为网络二手交易敲响诚信警钟。
审理过程中,承办法官仔细核查交易记录、聊天记录及鉴定报告等证据发现,双方交易时未对商品真伪等关键信息进行充分确认,且原告提供的“得物”平台鉴定结论也不属于法律上“鉴定意见”,现有证据材料难以直接认定商品真伪,案件事实陷入不明僵局。
考虑到原、被告均系在校学生,身处外地且诉讼能力、经济承受能力有限,为减少当事人诉累、实质性化解矛盾,法庭决定优先采取在线调解方式处理本案。调解过程中,法官一方面向原告释明,其主张商品系假冒产品,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,若举证不能将可能面临败诉风险;另一方面向被告说明,作为卖家应诚信经营、积极解决争议,若商品确有问题则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经过多轮“背对背”沟通和“面对面”在线调解,最终双方达成一致:原告退还商品,被告返还大部分货款,原告放弃其他诉讼请求。至此,该案得以圆满解决。
在网络二手交易中,买卖双方特别是大学生群体,往往风险意识和证据意识不足,容易引发纠纷。一旦发生争议,又经常面临举证难、鉴定难等问题。若对此类案件简单判决,不仅增加双方诉讼成本,还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。案结事了是基础,高效便民才是根本。法庭通过“背对背+面对面”双向调解,引导当事人理性看待诉讼风险、互谅互让达成和解,既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,也避免其陷入冗长诉讼程序。 在此,法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络二手平台购买物品时,一定要审慎下单,合理分析低价原因。购买贵重物品前,务必与卖家就款式、新旧程度、瑕疵等关键信息进行详细沟通,并留意卖家的信用等级与交易评价。一旦发现商品有瑕疵或假冒时,要及时保留聊天记录、支付凭证等证据,依法理性维权。同时,卖家也需注意,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应依约依法履行义务,不作虚假宣传,保证质量,诚实守信经营、合法有道生财。
责编:刘建军
来源:湖南法治报